第三十章 江南之根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世居苏州阊门的江南先祖,就是在这场浩劫中家园被焚,为躲避战乱他们逃出苏州,移居异乡,后来又辗转来到滨江。江南的眼中盈满泪水,朦胧中他仿佛看见了为躲避突来的战火仓猝逃难的先祖携家带幼在兵荒马乱中艰难前行,他们来到了当时荒凉偏僻的滨江地区,这里相对安全僻静,土地也便宜,利于他们避乱安生,于是先祖们停留下来在当地购地置业,转行当了农民安顿了下来。江南明白了小时候到了晚上家里大人哄他睡觉为什么总是说“上苏州”,那是祖先要让后人不能忘了祖籍,即使在梦中也要重归故里!周末,江南一家驱车来到苏州山塘街,重新修缮后的街上游人熙熙攘攘,河边茶园里飘荡着古韵清味的昆曲,江南来到重建的阊门遗迹,在阊门码头一角寻觅到了“阊门寻根纪念碑”,他们一家人站在碑前合影,挨着父亲的江南攥着江小玉的手,心中百感交集:阊门虽为祖籍,但已无半点先祖遗迹可寻,只有依托眼前的繁华市集和背后所立纪念碑,遥想祖先那时,寄托后人情思。。。

    。。。。。。

    【1】注: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和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发动了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并将其改称天京定都于此。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反对殖民侵略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

    1860年2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为解救天京之围,在第二次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奉令乘胜进攻常州、苏州等苏南多个地方。李秀成先在丹阳大败张国梁率领的清军,张国梁被打死,李秀成领兵占领常州,又和清军张玉良部作战,清军又败。太平军由宜兴进攻无锡,清军再败。1860年5月,面对势如破竹的太平军,清朝钦差大臣和春、帮办军务张国梁、两江总督何桂清部下一路溃退的清军逃到了苏州,败兵军纪涣散,沿途到处抢劫百姓财产,同时他们以守城必须焚烧城外民房为理由,要求江苏巡抚徐有壬接连颁布三道命令,烧毁城外商业区,以巩固城防,“首令民装裹,次令迁徙,三令纵火”,三令齐发,总兵马德昭即纵兵放火。于是,阊门、胥门外一片火海,繁华地段烈焰冲天,顷刻间烟焰蔽天,日夜不息,曾经繁华盖世的阊门商业区,号称“人世间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的枫桥至阊门的二十里商市被一把战火化为灰烬,桥梁、街道、寺观、园林等遭受极大破坏,趁火打劫的清军败兵更是乘机大肆洗掠百姓财产,而此时太平军还没有到达苏州。当时诗人李寿龄有诗形容这场大火是:“抚军下令烧民房,城外万户成寒灰。”。当时人潘钟瑞在《庚申噩梦记》中说:“凡放火之处,掳掠一空”,潘钟瑞在另一篇《苏台麋鹿记》中还这样说:“燎原凡三昼夜”。这场大火,在赵烈文的《庚申避乱日记》,当时人陶煦的《贞丰里庚申见闻录》等书中,都有记载。清军在阊门外抢劫放火,遭到居民的反抗,大家纷纷起来和清军抗争,街上贴满了“同心杀尽张、和贼”。当时浙江巡抚王有龄向清廷奏报中说:“苏州军民互斗,军心离散。”与此同时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在常州、无锡打了两场胜仗以后,军威大振,所以当太平军抵达苏州城下后,清军在苏州的守将李文炳和清朝的县丞何信义等人带领下投降了太平军,成为太平军攻占苏州的内应。一败再败的清军已早无斗志,自盘门退出,逃往杭州。本来准备在苏州打一仗的李秀成,由于有内应接应,清溃军又自行退出,另外百姓因恨清军放火抢劫而来迎接太平军, 6月2日,李秀成部没有经过战斗就占领了苏城。

    经此一役后,苏州阊门外被大火焚尽,苏州失去了繁华。太平天国战后的苏州,人口由1831年的340万下降到1865年的129万,经济上的富庶与繁华和文化上的标致与优雅都已随风而逝。同样,有着“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在劫后“积尸横路,血肉淋漓,秽气熏蒸,不可逼视。人家墙扉洞然,无一完善者……”,昔日的繁华街市顿时化为人间地狱,因死于战火、屠杀、瘟疫以及人口的逃亡,原有居民由81万骤减至20万,一度仅剩下数万人。太平天国战争使曾经繁华富庶的江南地区“几于百里无人烟,其中大半人民死亡,室庐焚毁,田亩无主,荒弃不耕”。1851年江苏人口约为4430万,经历战乱后十年恢复,即到1874年,人口连2000万还不足。范文澜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说:扬州、苏州、南京在太平天国战争后,“二三十里无居民”、“竟日不逢一人”。不过,在这场浩劫中也有例外,那就是上海。姚公鹤1917年在《上海闲话》中曾经感叹道:“上海兵事凡经三次:第一次道光时英人之役,为上海开埠之造因;第二次咸丰初刘丽川(上海小刀会首领)之役,为华界人民聚居上海租界之造因;第三次咸丰末太平军之役,为江浙及长江一带人民聚居上海租界之造因。经一次兵事,则租界繁荣一次。”虽然1860年李秀成三次进攻上海,均无功而返,太平军一度占领了上海周边地区,却始终没有占领上海。但在无意之中,太平天国运动却成就了上海的繁荣。因为1860年之后太平天国攻占长江中下游地区,引起官员、士绅和百姓的大逃亡,老百姓逃亡的路线几乎一致:由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再由上海及上海周围县城向租界逃亡,上海因有洋人而令人感到安全,上海的租界更因为是“国中之国”,更加令人感到安全。于是,上海租界在短期内急剧膨胀,1860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至30万,1862年又增至50万,一度还曾达到70余万。难民逃亡的结果,使浙江和苏南一带大量游资在上海的租界内积聚并沉淀,从1860年到1862年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至少有650万银元的华人资本流入租界。上海租界接纳的这些难民以及他们带来的资金和智慧,给上海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此后的上海便步入超常规的大发展时期,迅速超过了宁波、福州、厦门等沿海城市而繁荣起来。太平天国运动对江苏尤其是苏南的影响巨大。首先它让南京遭遇二次战火;其次使宁镇扬人口损失巨大,这里原先人口所讲的吴语也就此消失;另外造成以扬州为代表的运河经济带迅速衰落,沿海经济带崛起,苏杭失去全国经济中心位置,上海这个被称为“小苏州”的小县城成为最大受益者并反噬松江府,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得知菩提树重生的消息,江南的父亲也非常高兴。江南的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退休后回到了滨江生活,孙女江小玉是他的最宠爱。人岁数大了以后,总想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家族的故事告诉后人能够代代相传,所以在谈起菩提根的时候,江南的父亲告诉江南其实江南家并不是滨江的原住民,他把从江南爷爷那里知道的事告诉了江南--江南的祖先原籍在苏州,原先家里是开店铺做生意的,后来闹长毛、战火突然发生,家里人匆忙逃避,连家产都没顾得上,他们一路逃难才来到滨江。得知这些情况的江南非常震惊,晚上家人睡着后,他打开电脑,按父亲所说、上网查询资料和经过分析后,终于拼接得到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公元1850年左右,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帝国又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这就是历时达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武装力量先后发展到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方,太平军曾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清朝是满人统治,要求男子将头前面的头发剃掉,后面的头发蓄结成一根长辫,而太平天国为表示与清廷对抗,特颁布《蓄发令》说“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人变为禽兽也。。。应知乃祖若宗并非胡种,自当蓄须留发,脱去妖形”,所以太平军剪掉辫子蓄发,并任由长发自然下垂,名为恢复祖宗基业,是还祖宗衣冠的一项举措。由于太平军都不剃头,蓄满头长发,于是清军给太平军起了个诋毁性外号---长毛。

    苏州位于太湖流域下游,唐至明清时期,苏州一直堪称中国最美丽、最繁荣之地,号称“富甲天下、绝冠中华”。苏州和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极致。清代的苏州是江苏最高行政机构所在地,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和江苏按察使均驻苏州,苏州府署及所属吴县、长洲县、元和县县署也都在苏州城内,同时苏州城也是清朝经济繁华第一的大都市,商贾辐辏、百货骈阗。阊门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营建苏州城所辟八门之一。“阊”是通天气之意,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吴越春秋》记载“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故又名阊阖门。苏州的商业热闹地面明清以来主要都集中在阊门以南到胥门一带,西到枫桥,北沿山塘街至虎丘,而成画于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则详细地描绘了这一带的热闹景象。《苏州史志笔记》中这样记载“从前苏州市面皆在城西,自阊门至枫桥,自胥门至枣市迤西,五十方里,全是房屋。枫桥之米市最盛,全市市面,均以之为枢纽。故谚有“打听枫桥价”一语,谓价钱只需向枫桥打听也。。。全市精华,皆在于此处。自洪、杨难后,米市全向西北迁到无锡,其他商业亦多迁至上海”。这里所谓的“洪杨之难”就是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也即老百姓所称“闹长毛”。

阅读红色星球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