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遗物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我给叶自雨老师当校对员时,正是谍战剧《潜伏》热播的时候,我就经常跑他那里看,还能混点吃喝。有一次,正演到翠萍中计被人下套录音,余则成利用假录音带反击嫁祸李涯,我一拍桌子,称赞道:“好一招瞒天过海、嫁祸于人之计,厉害!”

    叶自雨坐在书桌前看书,头也不抬,冷笑一声:“如果当年的军统这般无能,我们早就改写历史了,又怎么能被他们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可他们毕竟还是被赶到台湾岛上了,跑的跑,死的死,不跑不死的不也乖乖成了阶下囚?”

    老爷子默然半晌,长长吐了口气:“成王败寇,天命难违,时势难改。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今天看到的,未必就是过去的真相。”

    我说:“电视剧嘛,电视台看的是收视率是高是低,演员看的是票房钱多钱少,老百姓看的是热闹不热闹,谁没事老去研究真相啊?”

    被我气得哑口无言,老爷子颤颤巍巍站起来,走进里屋时,又回头道:“贬低敌人,就是侮辱自己。唉,流毒无穷,遗害后人。”

    ……

    叶自雨嗜饮酒却不擅饮,平生最爱喝绍兴女儿红,三四杯即迷糊。这种酒在我们北方人看来,实在太过于娘气,几次众弟子请老师喝酒,他都单点女儿红,一两杯即止,风烛残年的老人,也没人敢灌他酒,我们喝得昏天黑地死去活来,似乎也难以引起他的兴趣。

    有一年重阳节,我孝心发现,给他孝敬两坛上好的绍兴女儿红,把老爷子乐得眉开眼笑,一人躲在书房里偷摸喝,等我们发现时,他已经醉得痴狂,抱着一本《周易》又哭又笑,一会儿吟几句唐诗宋词,一会儿唱几句京剧小曲,折腾得满楼不安。后来大师兄带人赶过来,把老爷子送进学校医院,足足躺了一个礼拜。那几天我被大师兄骂得灰头土脸,连走路都躲着他,再也不敢偷摸给老爷子买酒喝了。

    ……

    从墓园回来,一晃就一个星期了,那两本书一直被我扔在案头却忘之脑后。直到有一天深夜失眠,摇摇晃晃起来找书看,才想起老爷子的赠书我还一直没看呢,罪过罪过,希望老师在天之灵原谅我这个懒学生。

    老爷子的书很多都是竖排旧版,有的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有,读起来很是吃力,当年给他打零工时也深受折磨。《道德经》里写满了老爷子的注释,到处是诘屈聱牙之乎者也的文字,看了头疼,估计是老爷子又想出版一本关于《道德经》的书,可惜计划还没实施就撒手人寰了。莫不是想让我替他完成遗志,整理出版?一想到这,我像捧了一块电烙铁一样,赶紧把书扔远远的。不过一扔之下,书里竟然掉出一张照片来,我捡起来一看,是一张发黄的老照片,照片里九个年轻人,七男二女并排而立,由于年代久远,照片中人面目和背景都模糊不清,男着长衫女穿棉布旗袍。照片背面用毛笔小楷写着“民国二十八年北平临别留念”,照片上每个人对应的位置上写着各自的名字,字迹模糊,我辨认了半天才看出来,从左至右依次是:叶天笑、季振英、秋国风、曾澈、祝正良、冯运修、李如鹏,两个女生是冯剑美、萧静怡。

    “这应该是叶老师年轻时在北平读书的同学照。”我端详着照片自言自语,因为我知道叶天笑就是叶自雨原来的名字,我给他校对编辑时见过这个名字,我当时还夸赞这个名字豪迈霸气,应该是取自谭嗣同就义前的《狱中题壁》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当时老爷子对我的卖弄,虽然没有夸奖,眼神里却有几分赞许。也许他收我为弟子,就是这个缘由。照片里的叶自雨也就十六七岁,瘦得像营养不良的猴子,站在最边上和其他人一样绷着脸,没有半点笑容。

    那本《周易》就是老爷子醉酒疯狂时抱住不撒手的书,线装本的书几乎被磨烂了,好多字迹都看不清。我耐着性子翻了几页,突然发现一行小字: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高月保、乘兼悦郎。”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陶尚铭。”

    “高月保、乘兼悦郎,这应该是日本名字啊?老师的书里怎么会有日本鬼子的名字?”我心里暗暗嘀咕。

    再翻几页,又看见几行字: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吉。王竹林。”

    “四十三,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程锡庚。”

    “初六,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黑木亲庆、佐藤斋次。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吴菊痴。”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王克敏、阿部几宽、井上真雄。”

    ……

    “王克敏、吴菊痴、王竹林、程锡庚、陶尚铭、黑木亲庆、佐藤斋次、高月保、乘兼悦郎、阿部几宽、井上真雄、曾澈、冯运修……”我反复念叨了几遍,突然脑子一激灵,把书一扔,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然后冲到电脑前,一通搜索查询。

    一个小时后,我用颤抖的手拨通了大师兄于浩的电话,对他一通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老师给我那两本书的真相!”

    于浩睡意朦胧,明显没有反应过来我在说什么,我又重复一遍:“我知道了真相,也弄明白了为什么国安局的人会去给老师送行。”

    于浩在那端骂我:“你神经病啊!现在是后半夜两点多!”

    我没有理会,继续对他说:“那是一份当年刺杀日本鬼子和汉奸走狗的名单!是‘抗日杀奸团’的刺杀名单!”

    于浩也显然被惊醒了,说:“这就是老师书里的真相?”

    “真相,”我咬住了嘴唇,沉默了一会儿,说:“真相,只能去猜测了,因为叶老师是他们中最后一个在世的人,现在连他也……”

    ……

    二、书里的秘密

    回城时,大师兄招呼我上了他的车,说:“老爷子好像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把后事都做了安排,钱财大部分都捐给学校图书馆,小部分捐给了河北农村一个农家,不清楚是什么关系。”

    他又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口袋递给我,说:“他把自己多年的藏书都装好分类,我们这些学生每人都分了几本,这是给你的。”

    我接过袋子,上面用毛笔写着我的名字,是老师颤抖的笔迹,打开一看,是两本旧书,一本《道德经》,一本《周易》。我这个不学无术的弟子,一堂课没听,一篇文章没写,竟然获赠老师读过的书,不由脸上发热,想起刚才在葬礼上我还胡思乱想要逃跑洗澡,心里更加愧疚。

    “什么?!国安局的?”我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没错,是国安局的,他们是代表组织来送别战友。”于浩一字一句的说道,“我刚刚才知道,我们的老师,竟然在国安局还有一个身份。只不过,老师加入的年代应该叫‘中央社会部’。”

    我惊得弹起来,脑袋在轿车顶棚上磕了一下,“中央社会部”,我再愚顽也知道这个部门是干什么的,中国当年的FBI和KGB,我慢慢坐稳了:“你是说,我们的老师,叶自雨老师,是间谍?特工?老特务?!”

    三、本书没有绝对的主人公。书中写的是一个群体,一个血与火的英雄时代,那个时代诞生英雄,也吞没英雄。英雄易逝,或许只有不起眼的人才有机会见证历史。

    四、本书写的是生死,只是生死。生为短暂,死为永恒。世间最后胜利的只有死亡!

    ——射日鸣镝

    沉默了半晌,我问大师兄:“刚才那群陌生人是干什么的?简直像一群黑社会。”

    于浩脸绷得紧紧的,憋了半天冒出四个字:“国安局的!”

    大师兄于浩其实才是我的真正的授业恩师,他是叶自雨的得意门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学而优则仕,现在又做到学校的宣传部长。我读研究生时投考于浩门下,适逢叶自雨出书,需要一个免费的校对员,于浩就把我当成礼物送给叶自雨。我和师爷辈的叶自雨没大没小,干了一个月的零工,用我的驴唇不对马嘴的历史知识,和老爷子神侃了一个月的中国历史,把老爷子气得颠三倒四几乎进医院。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出书之日,老爷子竟然当众宣布收我为弟子。师爷变成师父,师父变成师兄,一时惊倒一片,当时于浩的脸色比霜打的茄子还难看,这一段师父师兄变形记在我那一班同学里也传为笑谈。好在叶老师一生收的弟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既没有一分钱财,也没有武林秘籍传给我,唯一的好处就是论文答辩时没人为难我,轻松过关。

    于浩正在前面慷慨陈词,痛说叶老师革命家史,突然三辆黑色小轿车风一样赶来,下来七八个神情严肃的人,在叶自雨墓前肃立两排,每人三个九十度鞠躬。为首的一个50多岁的胖子,和于浩耳语几句,又率队风一样卷走。这群人来去不过几分钟,压根儿没瞅我们一眼。

    一、本书写的不是历史。书中的历史事件有真有假,人物有虚有实,请史学研究者一笑了之。

    二、本书写的不是情义。情让人流泪,义让人流血,但是都不是我写此书的目的。

    秋雨如烟,抬头所及万物一片萧条。秋雨如刀,割不断深藏雨中的寂寞。

    我95岁的老师叶自雨驾鹤西游,漂泊多舛的一生最终归寂于数尺之地,让人不胜唏嘘。老爷子生于民国天津,求学于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后来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随部队席卷大西南,*期间九死一生,最后辞去政府职务,主动要求来沈城大学教书。老人家著作等身,却没有妻小,孑然一身孤单终老,连后事都是学校和弟子们操办的。

    我撑一把伞,独自站在送葬人群后面的角落,有一两张面孔看着相熟,却记不起名字,其他的人大都是学校里的,不是两鬓斑白就是一脸学究气。“闹腾啊,这群为人师表的,在墓地里都是一脸阶级斗争相……”我嘀咕着,心里越发尴尬,又往后挪了两步,我从来就不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没得到老师的喜欢,和老师这个群体隔着一道天然鸿沟。寒雨袭人,我浑身瑟缩,心里盼着前面讲话的大师兄快点完事,我好溜之乎也,跑回城里泡个热水澡。

    一、老师的遗物

    沈城郊外墓园,2016年深秋最后一场雨。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亦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道德经》第五十章

    写在开篇前四句多余的话:

阅读死之徒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