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十六)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看着伊欣然亮晶晶的双眼,叶宸宠溺地说到:“就跟佛家讲人人都有成佛的佛性一样,孟子告诉我们人人都有成为尧舜的善性。比如现在你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快要掉进井里去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或感受呢?恐怕任何人都会立即产生一种惊惧或是同情之心,这是人之常情。不是为了要和这个小孩子的父母攀上交情,得到好处;也不是为了要在邻居或是朋友间博取好的名声;更不是厌恶那个小孩子的哭声才如此的。我们之所以产生这种感情是自然而然的,是天生就具有的。而且不仅是天生的,还是超越功利的。”

    “你说的对,近两年,坊间有一件事让我们感到很纠结,叫做“扶不扶”。看到路边有老人倒在地上,原本好心去扶助,结果却被对方狠狠地讹了一把,在经济上受到损失不说,最主要的是那叫一个憋屈啊!随之流行开一句话,叫“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最后弄得全社会面对这类事情都不敢有所作为了,从而,这也成为一个人们都关注的社会话题。于是有人就跟着起哄,说什么现在的社会道德滑坡,失去了底线,一切都在向钱看等等。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对现在的时代风气感到担忧,我们不否认,确实有一些老人及其家属缺乏道德是非观念,总想贪一些小便宜。但是这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人仍是心怀善念、乐于助人的。就像我们说的那样,当面临这个问题时,大多数人是很纠结的。为什么纠结呢?是因为怕过去扶了,被讹诈。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些人之所以纠结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眼看着老人倒在地上不扶,觉得自己良心不安,即便他可能绕道走开了,但是他的良心还停在原地,所以他才会产生纠结的情绪,否则良心早就绕道超车跑了,还纠结它干嘛?”

    “很多人都熟悉一句话叫“食、色,性也”,在孟子看来,他把“性”称为“命”。人的“性”实际分为两层,一层属于人的本能的、动物的“性”,比如对美味、美色、好听的音乐、芬芳的气味等的喜好;另一层属于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的、道德的“性”,比如仁、义、礼、智之类的。因为这两种“性”都是天生的,所以都与“命”有关系,即两者都兼有“性”与“命”的性质。”

    望着蓝天,想着我们的从前。从前有一棵梧桐树下还埋着我们的心愿,那个时候的我们在彼此爱恋。

    “我想先从孔子说起”,伊欣然郑重地看着叶宸,“孔老夫子有一句话明确提到了人性的问题,就是我们都熟悉的那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但是,孔子没有对人性的本质特征做概括说明。而孟子对人性则给出了较明确的阐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概括地说就是“人性本善”,这也是他所有思想的出发点。在孟子看来,每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的,与尧舜这样的圣人没什么两样。他说每个人从天生的资质来看,都是善良的。因为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和是非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外面附加到人身上去的。孟子把这四种心叫做“四端”,并且说这是人的天赋秉性。只不过一般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私欲蒙蔽,于是慢慢地就失去了天生的善性;而尧舜没有被私欲蒙蔽,并且还能扩充这种善性,就成了超越常人的圣人。”

    “大概在他看来,人们大多热衷于对“味色声臭”的拼命追求,而对“仁义礼智”往往弃之不顾,就这一点来看,古今中外的差别真的是很小。所以,孟子要突出强调“味色声臭”的命运成分和“仁义礼智”的天性成分,希望人们对“味色声臭”不必强求,对“仁义礼智”能身体力行。因为仁、义、礼、智这些东西,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只要我们去努力追求就能获得;而富贵、权势、美女、佳肴这些东西,外在于我们本身,虽然你可以去追求它们,但是能否得到却需听从命运的安排,有一句话叫“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但是“性”属于内在的,因此我们主观上可以把握住它。当然没有把握住它,是因为我们的努力和意志不够导致的;而“命”是与“天”联系在一起的,属于外在的、客观的,并不会以我们的想法而改变或者实现。也就是说你想让老天爷给你个好运气,那得看老天爷高不高兴,要不怎么有个词叫“认命”呢。孟子的“性”“命”之别给我们提示了儒家的一个重要观念,即人生应该强化自我选择与自我担当,并在这种选择与担当中彰显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性光辉。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把这种善进行扩展,以彰显人性的光辉。”

    “我们这真是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

    既然上天赋予我们的天性是善良的,我们就不应该辜负上天的美意。

    叮叮叮,叶宸发来一条短信“在干嘛。”伊欣然回“在看《孟子》。”“有什么收获?”“受益良多。”

    “想听你的声音了。”“今天对“性”与“命”有了新的认知。”“愿闻其详。”

阅读再拾流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