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比如说万历十一年,吕光洵卒后四年其子吕光鼎找到张元忭请他做吕光洵行状(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

    张元忭就让吕光鼎去找徐渭,由徐渭代笔。

    万历十二年,徐渭又代笔张元忭为绍兴知府萧良干做《闸记》。

    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徐渭再没有什么牵挂,对所有人的招揽全都拒之门外。

    要我当师爷,你们也配?

    奇怪,真不知道你们那些莫名其妙的自信是哪来的。

    1586年,次子徐枳定亲王家,因为家徒四壁,所以徐枳也和徐渭一样入赘王家。

    冬天,徐渭住的房子被雪压塌……看到这里,不仅心生悲凉。

    特意查了一下山阴县志,在1586年前后并没有暴雪、降温的记载。

    要知道,那里可是江南啊,雪再大能大到哪去?!

    住在破破烂烂的屋子里面,徐渭依旧不在乎。

    房子倒了,徐渭无处可去。他会怎么办?老人家竟然搬到二儿子徐枳的老丈人家。

    徐枳入赘还不算,徐渭自己也住过去了。

    荒诞、荒谬中带着一丝凄凉。

    一生颠沛流离,家庭、科举、官场中都没有得到一丝丝的温暖。到老之后,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

    1588年,张元忭早逝。家里人记载,有白衣人径入,扶棺大恸,道唯公知我,不告姓名而去。

    徐渭一身白衣,也不交礼份子,径直闯进张元忭的灵堂,扶棺大哭,一边哭一边说,只有你知我。哭完,自行离开,也不告诉家里人自己是谁。

    张家子弟追出去,仔细一看,是徐文长。而他还在大哭,涕泪满衣襟。

    这种友谊绝对不是酒肉朋友能理解的。

    此后徐渭安心书画,1591年,作墨花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杂画卷,藏于故宫博物院。1592年,花卉图卷,藏于上海博物馆。花卉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徐渭晚年一生遭遇尽数付之于书画之中,泼墨大写意炉火纯青,是中国泼墨写意画派的开山鼻祖。

    他的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蕴含自己的情绪,表现主观情怀的手段。他又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晚年《墨葡萄》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墨葡萄》上的草书,道尽徐渭一世辛酸。

    曾经崇拜徐渭到极点的郑板桥,曾说自己愿为青藤门下走狗,青藤指的是徐渭。郑板桥还刻了一方印章,把这六个字刻在上面。

    2011年的秋拍上,《寿竹兰芳》最终以15525万成交,现估价4600万。《秋风傲立图》以1380万成交,现估价3500万。(现估价是咨询了一个朋友,随便看看,别当真。)

    还有一位崇拜徐渭的大家——齐白石说过:“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这回更厉害了,2011年5月22日的拍卖会上,《松柏立高图》成交价为42550万。对,你没看错,是4亿。

    用金钱来衡量几位老先生的作品,的确很庸俗,可却很直观,难道不是么?

    (同样是2011年,徐渭的《墨葡萄》以5328万的价钱拍卖成交。)

    笔底明珠终于倾国倾城,但徐渭早已经去世多年。

    1593年,徐渭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做自传《畸谱》。这一年,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死的时候,家徒四壁,只有一条黄狗作伴。

    此情此景,悲叹莫名。

    大丈夫做的事情,即便与你说了,你也不懂。

    如是也。

    虽然和张元忭闹翻了,但两人都默契的谨守着那份友谊。

    张元忭还是不时给徐渭找代笔的工作,挣点散碎银子养家糊口。而徐渭也不矫情,欣然接受。

    张元忭这人可了不起,是1571年隆庆五年的状元,后为翰林院编修,再为左谕德兼侍读。

    这条路熟不熟悉?满满的入阁为首辅的态势。

    如果张元忭能入阁成为首辅,徐渭或许可以一展凌云壮志。可惜,两人性情不合。

    张元忭不是胡宗宪,徐渭再次回到山阴。

    这一年间,不能不提一件事情。徐渭遇到李如松,并把自己的二子徐枳送到李如松的帐下效力。殷切叮嘱,李如松不能忘了自己所传授的东西。

    君子绝交,不出恶语。

    胡公,我已经尽力了。徐渭受塞外风霜三年,终于再次返回江南,吟诗作画,颐养天年。

    可是徐渭虽然回到家乡,却还是要面对一个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没钱。

    想要吟诗作画,悠哉的过完一生,很难。

    据张岱的记叙,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恪守礼教的人,而徐渭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张元忭常常以礼教约制徐渭,这使徐渭大为恼火。他曾对张元忭说:“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现在竟要把剁成肉糜”

    1582年,徐渭的长子徐枚来到京城,接徐渭离开。

    即使在狱中,徐渭也经常受到张天复、张元忭邮寄来的物品。

    书信往来,大家相互倾慕,沦为美谈。而来到北京,徐渭和张元忭的距离近了,美却没了。

    日后大患必在辽河,徐渭走的时候,留下此言。

    一语成谶。

    距离产生美,可不是胡说的。

    此前徐渭同张元忭的父亲张天复关系很好,是忘年交。也视张元忭为手足。

    在遇难的时候,是张天复父子二人搭救,才没有死去。

    1580年,张元忭见徐渭穷困潦倒,便伸出援手,请徐渭来北京成为自己的幕僚。

    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徐渭欣然同意。

    不到一年,徐渭便辞去幕僚,返回江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面对李成梁,徐渭力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事情在大部分汉人看来,是一种荣耀,却很难和李成梁这样的异族说清楚。或者李成梁根本不愿意这么做,养寇自重,军阀一方,这才是李成梁想要的。

阅读空留史册说经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