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然而,有一个故事出自李存孝,却无法直接写进书中。说的是,不知何年何月,一乞丐路过相传李存孝放过羊的地方,遇见一群饿狼,慌忙以要饭棍拒之,怎知这要饭棍对付一些家犬尚可,对付群狼似乎毫无用处。由于用力过大,要饭棍一下断成两截。情急之中,忙用脚踢起身边的一根旧木棍,拿在手中一挥,群狼吓得四散逃奔。从此,该乞丐带着这根木棍乞讨,不论遇到多凶的家犬,只要用这根棍一指,家犬便不再出声。于是逢人便炫耀说:此棍是李存孝放羊时用过的鞭杆子,有驱狼避虎之效。消息传开,很多乞丐上山寻之,自然是一些欺世盗名、滥竽充数之物。即便如此,人们对那些自称手中有李存孝鞭杆子的乞丐,也多了一份尊敬。不再称他们讨吃、要饭的,而以姓向称,如老刘家、老赵家等等。而去不论穷富人家,皆可登堂入室吃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与金庸老先生笔下丐帮相似的一种职业——鞭杆子。由此可见李存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李存孝的一生是短暂的,据传其遇害时只有二十八岁,同时也是悲剧性的。但李存孝短短的一生,活,活的威风凛凛、英姿飒爽;死,死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李存孝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英雄,李存孝是世上一座丰碑。

    非常感谢17K下山往给我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尝的平台。非常感谢各位先生、书友的赐教。非常感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我会继续关注17K小说网,会继续拜读《毕业后的日记》等优秀小说作品。

    至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有的是对五十年代老人们所讲过的故事改编整理而成;有的是涞源某些常用语词典故编篡而成。书中的人名以虚构为多;其村名多为真村真地,但恐导致不必要的误解,故多写的是是而非,不过当地读者可揣摩一二。还是书中那句话,传说就是传说,并非是历史。

    关于李存孝的传说,绝非仅此而已。不要说全国,就以涞源而论,书中所说到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涞源,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李存孝与王彦章一战:李存孝把王彦章的钢枪夺过,用手一捋,该枪便细了三分,长了三尺,故便有了上午死了李存孝,才下午反了王彦章之说;李存孝十八骑闹长安,更是人人皆知,耳熟能详。当然涞源人也有自己独特的关于李存孝的传说。如某山岩石上一几个垂直的臼洞,说是李存孝放羊时将鞭杆子往该石头一插留下的,故称“鞭杆洞”;说李存孝放羊,中午枕山而睡,伸了个懒腰,竟然将一座山顶得移了位,而被称为“斜山”。更有甚者,说李存孝有飞檐走壁、腾云驾雾之功;撒豆成兵、移山倒海之法。如此种种,皆未被搜录于书中。因为有些故事在戏剧鼓词中早已传唱了几百年,实无画蛇添足的必要。再说以本人这无学无识之辈,即便是学舌也不能及;另外有些故事过于离奇,甚至有些荒诞,试想,李存孝力大无穷不假,倘若他用力将鞭杆子往石头上一插,其结果肯定不是石头上留下洞,而是鞭杆子成为粉末。

    再见。

    在李存孝遇害一千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本拙文谨献予真正喜欢李存孝的读者。

    祝17K小说网名扬天下,祝17K小说网的广大作者成名成家,祝各位尊敬的读者,万事如意,心情快乐。

    《生死英烈李存孝》是第一次在网上全文发表。

    其实写成此书完全是因一次偶然机会而即兴而作。一次在贴吧中看到,有网友说:涞源没有任何有关李存孝的传说。此说反倒引起自己对几十年前所听到的李存孝故事的回忆。原本想在网吧里连载,但又觉得有些不妥。于是几经修改变动,便成了这篇不文不白、几乎有些不伦不类的拙文。

    首先是书名多次改动,一开始是《李存孝的传说》,后改为《安敬思——少年李存孝》、《生死英烈》,在本网发表时才临时改为《生死英烈李存孝》;其次,在写书的内容时,原想在人物对话时皆用涞源方言,当写了一部分是才发现,涞源方言极为丰富,然而又很难找到准确表意的文字。实乃是方言能听得懂,写成字却很难让人看得懂。如果每句都加注释,岂不成了方言小词典?另外,在此书发表过程中,有书友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如:每回篇幅过长,应以3000字为好;段落太长等等,因此在书的后半部,做了调整。由此可见,本文只是一次试尝而已,真心希望各位老师教正。

阅读生死英烈李存孝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