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卖锅背锅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这还只是圈外人的信息。如果从内部看,大同镇的十万两马价银的来源,有户部额饷银四万两,兵部马价银三万两,夷马料草银二万两,变卖夷马价银一万两。

    就是说十万两中有二万两是草料钱。总不能买了马之后让马不吃不喝吧!

    十万两中还有一万两是变卖夷马的银子。就是说这笔银子根本就没有,需要大同镇倒手马匹后自己挣。

    如此一来,大同镇得胜口等三个马市实际分配为阳和道领银三万五千两,听宣大总督于守口、新平二市口支用。分巡道领银三万五千两,听大同巡抚得胜市口支用。

    再计算一下,就是蒙古马的平均收购价为四两六钱!

    所以每当互市之日,镇协等官员整搠兵马,严阵以待,严查蒙古人将不堪之马匹充数。凡断舌筋者,割鬃尾者,剌咽喉者,灌泥沙者,皆不许入马市暗门。倘若鞑虏狂态如故,一例绝之,稍有不轨,设法惩之!

    这种情况下,大同镇的市赏居然出现经常用不完!自然就影响到顺义王等人的“抽分”。

    布什图顺义王几经交涉,双方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将没有交易的马匹数量也折算抽分银子。

    时间进入崇祯时代,林丹汗击败了顺义王,要求和明朝通贡。

    一开始,崇祯是拒绝的。

    攻打我大明藩国,还想要我大明市赏,做梦去吧!

    堂堂大明,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就是我大明的气节!

    林丹几次进攻明朝之后,在大臣的劝说下,崇祯接受了林丹汗虽然不是属国,但是“继承”了顺义王互市份额的说法。

    粗暴的林丹汗提出,年景不好,马没有了,直接按照旧例折算“抽分”吧,共计八万一千两!

    也不知道是哪个给林丹汗出的这个主意。

    兵部尚书气得跳脚,有马才有马价,马价都没了,还抽什么抽,分什么分!

    兵部尚书的潜台词就是:

    我堂堂大明,不和亲,不纳贡!

    斡旋此事的八十三岁的宣大总督王象乾对皇上说,算了算了,互市来的马全是劣等马,根本不能当战马,纯粹浪费银子。把“抽分”给他吧,双赢!

    崇祯于是同意了。

    八万一千两起名为“额赏”。“额赏”不同于“月赏”。“月赏”是林丹汗“继承”自顺义王的守边夷的军费。至于这个八万一千两的“赏赐”,林丹汗叫做什么名字,不得而知,知道了也不知道!

    张廷拱认为,当年皇上既然可以给西达子林丹八万一千两的“额赏”,如今形势所迫,为什么皇上就不可以给东达子阿巴海一些“市赏”?

    当然,要符合一个前提:我堂堂大明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只是苦了宣府巡抚沈棨,如何挨撑?

    弄好了,沈棨可以如王象乾一般全身而退。弄不好,沈棨就是另一个背锅的袁崇焕!

    ……

    放眼后世,张廷拱的估计一点都没错。

    沈棨议和很可能有上意!

    据载,事后崇祯同大臣们就此事交换处理意见时,兵部尚书熊明遇曾为沈棨分辩。

    如果沈棨是擅自议和,哪个敢为他分辩?

    而且,后人发现了一份崇祯皇帝当时的批示:“发下宣府巡抚沈棨本,钦奉御批:明明以国号下与逆奴并列并誓,又给之金帛等物,尚敢修饰,损威辱国,专擅欺君!钦此。”(见吴宗达《涣亭存稿》)

    奇怪吧?

    沈棨的罪名不是擅自议和,而是以国号与逆奴并列,损威辱国!

    还有一条事后的证据,崇祯十一年,朱由检完全做过类似的事。那次的主谋是当时的宣大总督卢象升。

    崇祯十一年,皇太极再次西征归化城一带,打击南下贸易的喀尔喀部,并派遣察哈尔旧部为使者到明朝,再次要求议和互市。

    三月,宣大总督卢象升密报皇帝,并提出三策:奇着为以骑兵突袭清军;正着为拒绝谈判、闭关自守;稳着为以互市为条件,要求清军撤兵。(见《卢象升奏牍》卷10《密报边情筹控御三著疏》)

    兵部尚书杨嗣昌得讯后主张达成和议,以便先平定农民军。(见《杨嗣昌集》卷23《实剖愚忠疏》)

    崇祯皇帝批示:

    据报既系东奴,则开市何名?如插部旧夷能与奴携贰,或杀奴自效,准照旧例市赏。著该督设法密行。仍一面集兵严备,不许蒙徇,致伤国体。尔部即行驰饬。(见《兵部奏为密奏夷情事》,崇祯十一年三月十一日,《明朝档案总汇》第册,第二一九二件。)

    仔细分析崇祯的批示重点:“既系东奴,则开市何名?如插部旧夷能与奴携贰,或杀奴自效,准照旧例市赏。著该督设法密行。”

    表面上看,逻辑不通。

    仔细揣摩,昭然若揭。

    卢象升心领神会,以插部旧夷的名义开市。此互市一开,直到明朝灭亡都没有停。满清再入口的时后都会绕着宣府走。

    呜呼哀哉!

    后世抨击张家口晋商卖国。如果没有张家口市场,张家口晋商去哪里卖国?

    照这个逻辑,到底是谁在卖国?卢象升,还是朱由检?

    肯定不是朱由检。

    朱由检从来没有答应过同满清互市。

    也不能是卢象升。

    卢象升是大英雄,大忠臣。

    所以只能是张家口晋商卖国。

    因为张家口的晋商肯定违规给满清卖过铁锅。

    蒙古人渴望交换更多的明朝产品,所以马匹的交易数量不断突破。官方马市独此一家,所以收购马匹的价格不断下压。

    蒙古人心怀怨恨,就只提供最差的马。小马驹生下来,将母马牵上掠马台。小马驹能一口气跑上掠马台的,留作坐骑。小马驹能跑上一半的,阉割了作肉马。一半都上不去的,卖给大明。

    所以马市对每个蒙古部落的交易量有严格的管控,曰“市赏”,超额后多卖一匹都不行。马也成了明朝官方专买,民间买卖就是犯罪,曰“私市蒙马”。

    具体交易的时候,双方事先约定马的等级和价格。蒙古人不需要银子,所以除了以银子计价的马价,还约定以绸缎、布匹等计价。

    例如,大同镇规定了八种马价。一曰银,马自六两至十两共分四等。二曰蟒獭,马每匹蟒缎一匹,水獭皮自六张至一十张共五等。三日金缎,马每匹金缎一匹,水獭皮自十张至十五张共二等。四曰虎皮,马每匹四张。五曰豹皮,马每匹豹皮自三张至六张共三等。六曰梭布,马每匹梭布四十匹,有青布者,有无青布者,共二等。等等等等……。

    当年第一次和俺答汗顺义王互市的时侯,双方讲定上马十二两一匹,中马十两一匹,下马八两一匹,一次交易马七千多匹。自然也抽分了很多,皆大欢喜。

    到了末期到了末代布什图顺义王的时候,双方约定每年进马五万二千五百匹,易银三十二万两。其中大同镇得胜三口分得马一万五千匹,马价银十万两。平均马价跌到每匹六两六钱。

    多出的数量和下跌的价格并不是市场的结果,全部是人为的因素。

    巡抚大同之后,张廷拱对这句话呵呵一笑了之。

    大同的得胜堡外的掠马台,就是当年阿勒坦汗封顺义王的地方;

    大同的得胜堡马市,就是大明金国和大明国通贡后第一次互市的地方。

    确定马匹等级的时候,除了看马的素质,还要看卖马的主人,规定“自顺义王而下多寡有差”。

    马匹交易完成,马市官员按交易额抽成,曰“抽分”,因为抽完还要分。名义上是赏给领队来交易的蒙古部落的首领。

    所谓“通”,就是互市,这里包括官方的马市和民间的月市。马市只交易马,月市交易除了马以外的东西。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要限制蒙古人的交易规模。蒙古人能拿的出手的大宗产品只有马,限制了蒙古人卖马的数量,就是限制了蒙古人买入明朝产品的总量。这是明朝用来羁绊蒙古的战略手段,

    这就是我大明的气节!

    曾几何时,张廷拱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顺义王的贡使护送三十匹马入京,赏赐、回礼、好处自然不必细说。

    顺义王的其他随从在贡使入京期间驻留边境,由大同镇好吃好喝好招待,还要给零花钱,谓之“抚赏”。

    四百七十匹普通马,大同镇要按照高出市场很多的价格付钱。

    张廷拱对这里的道道太了解了。

    所谓“贡”,就是由顺义王每年向朝廷进贡马五百匹。其中三十匹好马献给皇帝,其余四百七十匹大同边军作为战马。

    张廷拱的内心深处相信,宣府巡抚沈棨是奉了皇帝的旨意的,只是这件事只能做不能说。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阅读长河复生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