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不可思议的国度(5)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印度古代的佛教圣地,从竹林精舍就能看到山的全貌。远望灵鹫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因正峰峰顶形如鹫鸟,故得名“灵鹫山”。佛陀曾在此山驻留12年,峰顶仍留有一座古平台遗址,便为佛陀当年的讲经处。Z国的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都曾来过此地。

    我们乘坐缆车上得山来,迎面看到的是一座水泥、石灰建造的佛塔,再向前走,是一座R本僧人捐资建造的寺院,不免有些失望。一问才明白,原来,这里不是我们要参观的灵鹫山,而是相临的多宝山,我们看到的佛塔是R本僧人建于1969年的“世界和平塔”,乘坐的缆车也是R本僧人花钱建造的。沿着另一条山路前行,大概还要再翻越一座不高的山峰,半个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最想看的地方。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石窟,据说当年的僧人就住在那里面。

    只是,这两处地方,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样人气旺盛,香烟袅袅,我到过的国内佛寺都比之有生气和活力,更不必说大名鼎鼎的灵隐寺了。问了问,不多的香客和礼佛的人中间,还有来自斯里兰卡、新加坡和Z国HK、甚至大陆的僧人呢。摩诃菩提寺里面的旅游品商店、外面的售票处和书店的营业员,更外围的更多的旅游品商店里的店主伙计,还有鹿野苑的管理人员都是清一色的印度人。再问一问,他们大多数都不知道佛陀是谁,一辈子也没读过一本佛经,他们都是印度教教徒,拜的是印度教的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如果不是近两年印度经济发展,开始重视旅游,佛陀觉悟和第一次布道的地方,在全世界上亿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也许还不是现在看到的样子呢。

    (本章完)

    那烂陀寺名为寺院,实为大学,其涉猎的学术范围非常广泛。除了佛教学说和经文之外,还传授婆罗门教的吠陀典籍以及逻辑学、文法学、医学、数学、艺术、建筑和农学等等学科。在戒日王的庇护下,那烂陀寺的僧众学人衣食无忧。在学习方面,那烂陀寺采取的是研讨辩论的形式,学僧们个个精于思辩和清谈,而这偏偏又使得佛教渐渐地理论化,佶屈聱牙得越来越让普罗大众难以理解。佛教学术化和理论化的黄金时期,却同时变成了佛教与普通信众渐行渐远、在印度走向衰落的转折点。伟大的辩证法在这里又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次显示了它的威力。这就是我在那烂陀遗址上看到和想到的最主要的东西。

    佛陀讲经处的遗址,其实是笈多王朝时所建的佛塔残座遗址,被围成了一个四方形,三面都是峭壁,被松林云海环绕着。有一个胖胖的僧人,已经在那里焚上了香、摆好了花,我们每个人都脱掉鞋子光脚走上去,在僧人的帮助下跪到硬邦邦的土地上,上香、献花、祈祷,当然,还要作一点儿贡献。我不信佛,不想跪拜,只是来参观古迹的,但胖僧人似乎有点内功,他的两条胳膊一拉一带,由不得我有半点抗拒,不得不跪了下去。后面还有同事在排队等着,我没有多说,也没有多想,佛陀在上,我并非对你不敬啊。站起身来,走出遗址,朝前望去,想像着佛陀在此地讲经布道的情景,该是多么的壮观,又是多么的宁静。

    离开灵鹫山,我们接着向菩提迦耶赶的时候,天色已晚了。菩提迦耶,是悉达多悟道成佛的地方,在四大佛教圣地中最为重要,整座小城都布满了各国佛教徒修建的具有各国特色的佛庙。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摩诃菩提寺。第三天,我们还在瓦伦那西附近参观了鹿野苑,佛陀初转法的地方,那里还真有梅花鹿呢。

    可也正是想到了“不可居无竹”,我马上又联想到了“不可食无肉”,一下子就感到饿极了,而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队伍中也已经有人在嚷嚷着要找饭店吃点东西了。我们到底还是俗人。匆匆忙忙地找了一家看上去还算干净的小饭店,打开菜谱,居然还有中餐。为了赶时间,我们或者点了蛋炒饭,或者点了素炒面,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般地解决战斗之后,急急忙忙地奔赴不远处的下一个景点:灵鹫山。因为司机告诉我们,那里下午三点关门。

    灵鹫山,也是

    然而,等到我跟着一个华人旅游队伍走进那片废墟的时候,刹那之间,突然就来了精神。天哪,我看到了什么?居然如此宏大的建筑,就象看到了一个佛学盛世。那是一片红色砖石砌成的建筑群,不是印度教徒喜用的红砂石,更不是莫卧尔帝国皇帝们钟爱的大理石,因为年代的久远,有的已经变成了黑色。遗址由佛塔、讲经堂和僧院组成,中心是一座高高的佛塔。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我们只能远观,不能近看。

    据说,佛陀曾在此地宣法,涅后不久便由印度国王在此建寺,前后共有6位国王参与了建寺工程,因而使得其规模日增,到公元7 世纪戒日王时达到方圆近25公里、藏书九百万卷、有万余僧人学者在此居住的鼎盛时期。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那烂陀寺:“宝台星列,琼楼岳崎,观竦烟中,殿飞霞上,生风云于户墉,交日月于轩檐,羯尼花树,晖焕其间,庵没罗林,森疏其处……印度伽蓝,数乃千万,壮丽崇高,此为其极。”那烂陀寺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经是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培养出许多著名的佛教僧人,玄奘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3世纪时那烂陀寺毁于战火,后虽一度恢复,但不久便又湮没于杂草丛中,1861年才重被发现。直到1915年,英印政府开始考古挖掘。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就是仍没有完全结束的考古挖掘出来的遗址。

    竹林精舍,真不知道是哪位先哲译出的,精彩得很。这是古代印度著名的佛教寺院,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也有记载。这个园子,曾经种满了竹子,属于一位名叫迦兰陀的豪贵,所以,原名叫做“迦兰陀竹园”。当迦兰陀遇到佛陀之后,顿起佛心,遂为佛陀修建精舍,请佛陀在园内讲经布道。佛陀在世时,经常在此地居住,寂灭后,其弟子在此地塑造了与佛真身一样大小的塑像。精舍东面还有阿育王建造的佛舍利塔,附近还有迦兰陀池塘。

    走进竹林精舍,迎面便是十几丛紧紧生长在一起的竹子,遮天敝日,令人顿感凉爽与清静,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微风吹拂,竹林里传来的响声,似乎是佛门弟子正在专心诵经。再走进一些,便看到了一个不大的长方形的池塘,池塘的对面还有一尊高大的坐佛像。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记载中的迦兰陀池塘,但肯定不是当时的佛像,至于精舍在园子里的准确位置,甚至是不是就在这所园子里,考古学者还没有结论。

    漫步在这个不大的园子里,竹林里传来的“诵经声”不绝于耳,我突然感到,自然界的俗物其实生来就具有宗教的神秘和清高的特性,只是我们这些俗人没有发现。Z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不可居无竹”的雅好不知道是不是正是来源于此呢?

    那烂陀所在的比哈尔邦现在是印度最落后的大邦之一,年人均收入约为94美元,42.6%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吉普车花3个小时才能走90公里就是一个例证。近年来,比哈尔邦政府想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招数,正准备在那烂陀遗址附近建设几所国际性的大学,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呢。

    距离那烂陀寺几公里之外的地方,我国政府捐资修建了一座玄奘纪念堂。遗憾的是,它位于我们的来路上,要再退回去参观,时间不够用了。就在我们还在叹息着不能退回去参观玄奘纪念堂的时候,小车又掠过了离那烂陀寺不远的中华寺,据说那是一位广东僧人在1910年时建造的。我们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前行,半个多小时之后,便来到了竹林精舍。

    寻佛记:

    佛教是在印度产生的,但却在印度本土没落了,目前印度全国人口中的佛教徒还不到1%,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佛教遗迹都得益于唐僧玄奘的贡献,他的那部《大唐西域记》被公认为是研究印度历史和佛教历史的经典之作。

    坐火车到了比哈尔邦的首府帕特那,再从帕特那转乘汽车,第一站是那烂陀,90公里的路程,吉普车一共走了三个多小时。我这个从来不晕车的人,也被乡村小路颠簸得五脏六腑大错位,差一点就要坚持不住了。及至走进位于一条窄窄的柏油马路上的那烂陀寺遗址公园的大门,仍然头疼恶心得厉害,没有一点儿精神,甚至因为又被正午的阳光烤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而有些迷糊了。

阅读影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