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混沌的思维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umixs.info

    他:

    “用脑过度才会损害大脑,只要适当,是没有关系的。你作为精神病医生,应该有脑科学方面的知识,你该知道,人的神经元的突触有可塑性,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是可以随着你的记忆和思维方式不同而改变的。神经可塑性是科学家新发现的现象,也就是一个人的经历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神经连接的。像大脑里的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虽然是互相连接的,但是通过加强或削弱这些连接,大脑的结构可以发生改变。所以,我才要用修炼的方式,改变大脑结构啊。只要我不断地训练,我的大脑结构,就可以被改变。”

    我:

    “这些东西你都是从哪里了解的?”

    他:

    “一些脑科学方面的文献啊,各种书都有。但是只要我相信就行了。”

    我:

    “好吧。但是我建议呢,这些书你不要乱看,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书籍,你就算看了,也只能够粗浅得了解个大概,不能深入了解,最后只会导致你误入歧途。”

    他:

    “什么误入歧途。我觉得就是真理,因为我就是有那样的体验啊。一个人的经验,本来就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神经啊。你要是听说你亲人得了重病,你难道不会精神紧张,不会整天想着死亡?这些都是人的经历改变人的大脑的例子啊。”

    我:

    “好吧。那么,你想要修炼你的大脑到什么水平呢?像超人那样,得到超能力吗?”

    他:

    “超能力?我又不是小孩子,那种事,我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我才不会想做那种异想天开的事。我只是想把我的大脑修炼出一种动态思维来。”

    我:

    “动态思维?那又是什么?”

    他:

    “没听说过吧?动态思维这个词,是我自己发明出来的。是我设想出的一种大脑前所未有的境界。”

    我:

    “听起来好像很深奥。”

    他:

    “对,对一般人来说肯定很深奥,但是如果你了解进去,就会觉得我很有道理。”

    我:

    “那这动态思维具体是怎么样的思维呢?”

    他:

    “慢慢来嘛。这个得由浅入深地说。你知道辩证法吧?”

    我:

    “辩证法?就是高中哲学的那一套?”

    他:

    “对。就是哲学里的东西。简单来说,辩证法嘛,就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比如说,看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既要看到他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坏的一面,这些思想,也算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

    我:

    “嗯,简单来说,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这样很好啊。”

    他:

    “可是其实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人类天生就有一种思维定势,你发现了吗?人类天生就是习惯于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用二分法去看这个世界。比如说,长和短,丑和美,善和恶……每个人都习惯性地用一种二分的思维在看待世间万物。其实,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局限性。这种一分为二看世界的方法,我把它叫做‘二分思维’,这其实是一种很原始,很低级的思维方式。”

    我:

    “可是这种二分的思维方式不是理所应当的吗?难道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思维方式不成?”

    他:

    “当然有啊。我给你举个例子吧,人类的数学家做数学题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呢?比如说,我给你一道物理题,我要你计算一辆汽车撞到一个人之后,这个人会飞出多远。这个时候,你就会一步一步分步骤地去计算吧?比如说,一般人会先计算汽车的质量,然后计算速度,计算空气阻力,再计算计算的动能,计算惯性等等,然后得出一个人飞出去多远的数值,对吧?”

    我:

    “对,很对。所以这有什么问题吗?”

    他:

    “问题很大!一般的时候,这种一步一步来,一个变量一个变量解开来计算的作法,的确是足够了,但是事实上,这种算法,也会局限人类的思维。”

    我:

    “为什么呢?”

    他:

    “举例来说吧,当你计算出汽车的质量的时候,可能汽车的速度已经改变了,而当你又去计算汽车的速度的时候,周围的空气阻力又已经改变了,然后当你计算空气阻力的时候,汽车的动能可能又改变了。其实,整个世界,是像果冻一样胶着在一起的,而不是每个变量独自分开的。动能和速度有关,也和时间有关,也和质量有关,也和阻力有关,速度也和时间,和质量,和各种因素有关,而时间又和质量有关……等等等等,当你停下来计算一个物理量的时候,其他的物理量都在每时每刻地变动着。当你计算汽车质量的时候,其他因素,如动能、阻力等因素正在影响着汽车的质量,汽车的质量已经发生了变化了,等你把汽车的质量算出来,已经是一个错误的质量了,不再精确了,你再用错误的汽车的质量去计算之后的空气阻力,汽车的动能等等,那结果更是会天差地远。”

    我:

    “这么说……倒的确也是。但是在理想情况下,还是可以计算的吧?”

    他:

    “那只是在理想情况下,只是在黑字白纸的教科书练习题里才会比较对,但是你一拿到现实世界,那就不行了。因为现实世界的各个变量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而互相影响,你根本就没法算!你算了这个,就漏了那个,算了那个,又漏了第三个……就像是一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捡了西瓜又丢了芝麻的人,怎么也捡不完。”

    我:

    “我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真实的世界都是胶着在一起的,不能分开来算,是吗?”

    他:

    “对。整个世界都是一个胶着着的整体,牵一发动全身,是非常的混沌的,你怎么能够一分为二地来看呢?越是分得清楚,你越是看不清整个世界的真实面貌。你必须要有一种动态的思维,能够跟着世界的各种量的变动而变动的一种动态思维才行。当你计算质量的时候,你也必须同时计算其他的数,比如说空气阻力,时间,汽车硬度,惯性摩擦力等等的量,然后那些量再变动反过来影响质量的时候,你又要花费新的资源来计算它们牵动了的量……这个过程会越来越消耗你的脑力,但是你想要接近真实的世界,你必须要用这种动态的思维,否则,你是跟不上这个世界的步伐的!你永远只能活在纸和笔构造出来的静态世界里,和真实世界脱节!”

    我:“而你那种弹珠游戏,就能够培养你的动态思维?”

    他:

    “对。我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了。一开始的时候,我只能够盯着一个弹珠的运动,但是现在,我已经可以同时盯着十个弹珠的运动,看到它们之间的互相碰撞,甚至预计它们的碰撞结果了。”

    我:

    “可是,就算你能够培养出那样的思维,又有什么用呢?”

    他:

    “那用处可多了,比如说,买股票啊,投资啊。股票市场就是个最复杂而敏感的混沌系统,如果你能够培养出动态思维,那么,嘿嘿,你将可以有赚不完的钱。”

    我终于完全理解了他的思想。可以说,他醉心于追求最真实的世界,最真实的事物的变动,这种类似于强迫症般的心理状态,导致他的大脑承受了巨大的负荷。他想要获得能够与万物共进的动态思维,可是,他就像是一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旅行人,不管他怎么捡,怎么把双手捂得严实,却还是有漏走的西瓜。

    他活在了一个自寻烦恼的循环里,可是这个循环,对他来说,诱惑力又是那么大,他……根本就不愿意走出来。

    最后,我只是给了他一些缓解大脑疲劳的药。他根本没有生理性的疾病,我能够为他做的事,也极其地有限。

    有时候,我会想到希尔伯特的一句名言:

    “有时候一个人的视野圈变得越来越小,当半径接近零的时候它集中在一点。然后那个东西变成了他的观点。”

    没错,也许,我们这些落后的“静态人”,想要得出一个观点,也只能够放弃那通往无限的动态思维了。

    尽管,在无限尽头的那个真实世界,是那么的诱人。

    我:

    “你怎么就觉得你这样做就能够锻炼大脑?这样只会损害你的大脑!”

    我:

    “你到底是怎么修炼的?”

    他:

    “混沌的东西?”

    他:

    “对。比如说,去看看电脑上的弹珠游戏,那些弹珠之间会互相碰撞,最后互相改变轨迹和路线是吧?我就是跟着其中几个弹珠走,然后预测那些弹珠的路线,使劲地训练。除此之外,我有时候也看股票走势,股市么,也是个混沌系统,一点点小的干扰,就可以改变整个股市的走向的,几乎没人能够预测股市一个小时后会如何。”

    “你说你的头痛是什么造成的?”

    他:

    “炼的。”

    “就是看一些混沌的东西。”

    我:

    他:

    “嗯,差不多吧。我想把我的大脑修炼成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实在是头痛难忍,他来到了院内,想要配药。这也是我们见面的契机。

    我:

    他:“就是修炼大脑啊。”

    我当时就震惊了:

    “修炼大脑?你的意思是,用脑过度?”

    我:

    “炼的?什么意思?能详细一点么?”

    我听说过锻炼肌肉的人,也听说过强健骨骼的人,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修炼大脑”的人。

    可是,真真切切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居然真的就热衷于修炼自己的大脑,而且这种修炼,而不是那种靠冥想,或者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大脑的修炼。他的修炼方式,极其的特殊,特殊到我甚至都很难理解。

    他是个普通的机修工,他修炼自己大脑的方式是玩电脑上的弹珠游戏。整天整夜就盯着电脑上弹珠游戏里的几个弹珠随机地在页面里互相碰撞,走出各种各样复杂的路线。有时候,他甚至因为这种行为而头痛欲裂,最后不得不吃药维持。可是尽管如此,他也还是没有停下他的行为。

阅读100个天才99个疯子2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随机推荐:打脸是门技术活炼明大秦之万代帝王都市之最强仙道重生之追爱少女火影之超级副本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